當市場告別對住宅開發的依賴,多元化轉型成為房企營收與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2家房企跨界布局新能源領域。榮盛發展日前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榮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盟固利68.38%股權。
據悉,盟固利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榮升發展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購有助于公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今年5月23日,榮盛發展就曾發布消息稱,擬協調母公司旗下盟固利,整合旗下地產、物業、康旅等板塊,形成發電、儲能、調頻、充電、換電等立體化的新經營方式,探索“光儲充一體化”模式,給企業帶來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榮盛發展緊急停牌籌劃購買資產事宜,應是自救之舉。5月24日和5月25日,榮盛發展連拉兩個跌停,最新股價為1.17元,已逼近1元面值(股價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就將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
借助本次收購事項,榮盛發展股票實施停牌,股價急速下跌勢頭也暫時得以抑制。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當下有部分房企正面臨可能退市的難題,所以想著跨界收購一些資產也是可以理解的。
房企熱衷追逐新能源產業的背后,是兩大產業生存狀況的巨大反差。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成長潛力,新能源產業似乎都更勝房地產業一籌。
某房企副總裁也指出,房企做新能源業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節省企業長期能耗成本;另一方面,現在住宅開發業務走下坡路,不少企業都在發力多元化,而新能源是未來的一個風口產業,房企也在以此尋找第二增長點。
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部分房企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積極嘗試涉足新能源產業。然而,房企能否在新能源產業找到新的突破口,甚至實現業務轉型仍有待觀察。
除榮盛發展外,天宸股份、廣宇發展等也在籌劃進入新能源行業。例如,2023年5月5日,天宸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擬投資116億元建設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2021年12月,廣宇發展披露重大資產重組草案,擬將所持全部23家子公司股權置出,置入魯能集團與都城偉業合計持有的魯能新能源100%股權。新城控股也早在2019年時就已戰略布局新能源業務。
經濟學家任澤平曾公開表示,最近兩年最大的風口之一就是新能源。“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他認為,新能源是未來極具爆發力和增長空間的行業。
但機遇背后也隱藏風險。跨界并不意味成功轉型,以跨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寶能為例,跨界新能源汽車后多次成為被執行人,陷入欠薪、停產傳聞。
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指出,新能源產業與房地產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房企的這種跨界也會面臨著較大的風險。這么多年來房企對于多元化發展的探索,真正能夠產生穩定的可觀的現金或者利潤回報的很少。對于房企而言,與其跨界其他產業,不如圍繞著房地產的上下游產業鏈做一些自己熟悉的事情,這樣的房企多元化發展才是相對來說比較靠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