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峽上海院與金風科技EPC總承包建設的三峽新能源江蘇大豐H8-2#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以下簡稱“江蘇大豐H8-2項目”)建設運行已滿一年零六個月,項目各項指標運行平穩,成效顯著。自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以來,總發電量達13.8億千瓦時,相當于約69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約標準煤44萬噸,與同等規模的火電相比,減排二氧化碳185萬噸,在江蘇區域同等海上風電項目中表現優異。

江蘇大豐H8-2項目位于鹽城市大豐區毛竹沙北側海域,項目配置全球首個帶新型抽能電抗器的海上高抗站,也實現了當時多個國內“之最”:國內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場;海上升壓站國內同等配置下體積最小、重量最輕;交流輸送距離最遠、海底電纜截面最大;岸基集控中心國內電壓等級最高。
大豐H8-2項目高效建設和穩定運行主要得益于以下兩方面:
項目充分發揮三峽上海院人的主人翁精神,傳承三峽精細化、沉浸式的管理理念。
三峽大豐H8-2項目是集團公司嘗試EPC總承包模式的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大豐項目總承包管理團隊以目標與結果為導向,錘煉出了“務實、擔當、堅韌、拼搏”的大豐精神,班子打鐵自身硬,爭做急難險重領頭羊,堅持重大風險動態研判,劃定攻堅責任田;部門強管理,形成尖兵班組,聚焦堵點貼身推進,不達目的不收兵;員工層面強化極致執行力,清單銷號、閉環管控,日事日畢、日清日結。
搶裝潮下,一是理順了項目內部管理體系,重塑了工作機制,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海上風電項目管理人才;二是統一了參建各方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總分包責任體系自上而下有效傳導,一體化融合的格局,也贏得了合作單位的信賴;三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總承包項目管理辦法和機制,為后續項目提供有益的借鑒;四是大豐項目“安全、準點”全投并網,展示了三峽上海院銳意進取的決心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實力。

該項目與平行發包模式同臺競技,克服了搶裝潮下啟動晚的極端不利因素,最終于2021年12月25日實現“優質、高效、安全、準點”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
項目充分發揮三峽上海院以設計為龍頭的總承包優勢,將精細化的勘察設計貫穿項目建設始終。
項目團隊針對大豐H8-2項目離岸距離遠,海底地形地質復雜,場址周邊限制性因素多等問題,從保證發電量最優原則出發,精細化開展風場選址。設計優化后,整場平均尾流影響折減系數10.75%,理論年利用小時數可達2972小時,為江蘇區域同等水平風場最高。此外,項目團隊還從荷載、計算、實際施工等角度綜合考量,開展基礎精細化設計,結合遠海風電風荷載特點進行細化的載荷計算,基于不同工況下相應的海洋水文、工程地質等條件提供各自對應的剛度矩陣,分別進行風機荷載評估,在此基礎上進行一體化設計。
項目并網發電至今取得了超預期的經濟效益。據江蘇區域海上風場運行數據顯示,三峽大豐H8-2#300MW海上風電項目風電機組自并網投運以來,一直保持著高發電量,可利用率長期保持99.3%,全場MTBF(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最高可達10440小時,機組安裝質量過硬。

在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同時,項目的質量和建設速度也獲得了多方好評。可再生能源質量監督站專家評價:“在搶裝潮下,三峽上海院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信心和定力,很好地履行了EPC項目管理職責,成為確保工程實體質量和安全生產雙受控的關鍵一環,在同時期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發改委評價:“大豐H8-2項目是江蘇區域開工最晚的海上風電項目,我們一度擔心它無法在2021年底建成,沒想到最后還是最早并網的,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三峽速度”。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三峽上海院將以大豐海上風電項目為藍本打造更多的海上風電精品工程,為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三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