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的己二酸生產裝置。
![]()
位于九龍坡區的重慶市西南鋁實業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在加緊生產綠色環保的鋁家居產品。
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16個、綠色工廠17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8家……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綠色化”等行動,穩步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正成為巴渝大地最亮麗的底色。2024年,重慶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1.8%。
這一數字背后蘊含著哪些創新舉措和典型案例?連日來,記者走進市生態環境局和相關區縣、園區、企業進行探訪。
一鍵提升綠色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度
“項目一期工程目前已進入驗收階段,有望在今年八九月份投產,預計在未來五年為南岸區貢獻近9.8億元的產值。”5月25日,談起公司即將在重慶經開區投產的新廠區,重慶鷹谷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鷹谷光電)相關負責人感慨,“是生態環境部門幫我們規避了項目選址風險,還進一步優化了產業布局。”
鷹谷光電是一家成立近20年,專業從事光電子、毫米波器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坐落在南岸區南坪。“前兩年,我們為了進一步擴大產能,準備對老廠區進行擴建。”該負責人稱。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一構想行不通——南岸區生態環境局通過“建設項目選址選線環境準入自助查詢系統”App,輸入點位坐標對項目環境準入進行查詢發現,南坪嚴格限制新建、擴建工業項目,現有工業企業只能進行技術改造升級。
面對這一情況,南岸區生態環境局主動與企業溝通,通過上述App,精準推薦位于重慶經開區工業園區內的合適地塊。
“這一選址調整不僅符合環境準入要求,還進一步優化了企業的空間布局與產業規劃。”南岸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公司老廠區開展了綠色升級改造,其總部基地項目順利落戶產業定位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慶經開區茶園組團C分區,專注于半導體光電探測器、毫米波探測器等高端電子元器件的研發與生產。通過“建設項目選址選線環境準入自助查詢系統”App的應用,南岸區不僅提升了綠色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度,還有效促進了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低息融資+專項補貼”護航企業技改
“企業在實施節能降碳技改過程中,北碚區‘點單式’為我們提供技改解決方案,靈活應用惠企‘政策包’,幫助我們爭取到大氣中央專項補貼1173萬元,并對接銀行應用碳減排支持工具,為項目爭取到7400萬元的低息貸款額度。”前不久,重慶富皇建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傳統水泥生產企業,作為北碚區首個氣候投融資試點項目,他們利用這幾筆資金實施水泥粉磨節能降耗技改等,取得了企業長遠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數據顯示,項目實施后,該企業每年分別減少標煤使用量4007噸、電量3260萬千瓦時,減排氮氧化物約168噸、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約42491噸,增加綜合效益約3800萬元。
這只是北碚區積極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加強氣候投融資產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拓寬氣候投融資渠道的一個縮影。
“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們共促成氣候投融資項目9個,融資金額13.7億元,全區綠色貸款余額67.6億元,同比增長41.2%。”5月26日,北碚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區靈活應用金融工具和環保專項補貼支持企業綠色化發展,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該負責人介紹,施行“綠色融資+專項補貼”政策,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以來,政府、銀行與企業通過政策激勵與金融工具創新深度協同,形成了“資金撬動—技術升級—減排增效”的多方合作共贏機制。
千億園區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創新
2024年,九龍坡區西部(重慶)科學城九龍新城園區入選國家首批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作為該園區一個典型項目,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鋁)入選了全市2024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和COP29中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優秀案例。
“今年以來,我們已減少軋制油排放上百噸,為企業降低成本超100萬元,綜合凈化效率達96%。”5月26日,西南鋁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軋機油霧回收再生項目投用后,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西南鋁冷軋廠兩臺1850mm冷軋機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均未配備全油回收系統,僅用老式絲網過濾式排煙凈化裝置進行簡單處理,加之車間現場油霧收集不徹底,導致整個車間地面積油現象嚴重,工作環境較差。
2022年,西南鋁與北京一家環境科技公司簽訂冷軋機油霧回收及軋制油再生聯用系統建設合同,投入上千萬元解決“老大難”問題,并于當年11月建成試運行。“目前,整個系統已讓96%的軋制油實現綜合循環利用。”西南鋁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數據顯示,2024年,九龍新城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978.53億元,同比增長3.9%,園區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2020年至2023年降幅達15.9%,已初步形成持續減排的產業發展結構。
一項綠色技術讓這家企業成為國內唯一
園區綠樹環繞、廠區花卉叢生,讓人仿佛置身于社區公園……走進位于涪陵白濤工業園的重慶華峰新材料產業園,如果沒有人介紹,你很難想象,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產基地。
己二酸是鞋類制造中的關鍵成分,不少知名運動品牌都將其廣泛用于生產當中。“市場上每10雙聚氨酯原液生產的PU鞋底,有6雙的原料都來自華峰。”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化工)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液生產基地,該公司年產聚氨酯原液已達42萬噸。
“我們堅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強化源頭減排,持續開展清潔生產,累計環保投資超過10億元,約占總投資的8.7%。”上述負責人表示,自落戶涪陵以來,企業便將低碳環保放在首要位置,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產線升級、節能減排技改。
記者了解到,己二酸生產過程中,尾氣中含有氧化亞氮,它雖然無色無味,卻是形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對此,華峰化工與上海華峰研究院展開聯合攻關,突破了氧化亞氮低溫催化分解技術,建成可處理18萬噸/年己二酸生產過程氧化亞氮低溫催化分解消除工業化應用裝置,將氧化亞氮分解率提高到99%。這也讓該公司成為全球3家、國內唯一一家自主掌握己二酸氧化亞氮催化分解技術的企業。憑借這項技術,單套裝置每年可減排氧化亞氮4.62萬噸,相當于減排1376萬噸二氧化碳。多年來,以綠色己二酸生產工藝和應用為主線,華峰化工已在循環經濟、低碳研究、節能降耗等方面開展100余項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