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縣農業農村局發布關于《濮陽縣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推廣綠色模式。綜合利用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及新型儲能模式,發展農光互補項目,探索綠色低碳能源模式。加快溫室大棚節能改造,對全縣老舊設施農業大棚進行改造,推廣節水節能技術。鼓勵現代設施種植示范園區推進種養結合生產模式,試點建設立體種植、魚菜共生等循環農業模式,培育壯大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主體,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確保畜禽糞污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原公告如下:
濮陽縣農業農村局關于《濮陽縣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為加快構建現代化設施種植產業體系,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根據《濮陽市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濮政辦〔2025〕11號),結合我縣實際,起草了《濮陽縣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各界意見和建議。
聯系電話:0393-3211024
電子郵箱:zzygpy@sina.com
附件:濮陽縣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
濮陽縣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
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見稿)
為加快構建現代化設施種植產業體系,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根據《濮陽市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5-2027年)》(濮政辦〔2025〕11號),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任務目標
力爭用3年時間,全縣設施種植業總面積穩定在17萬畝左右,總產值突破15億元,對農業產值的貢獻率提高到13%,蔬菜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達到5個,豫農優品達到7個,綠色食品達到10個,設施種植收入占農民居民經營凈收入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設施用地挖潛增效工程
1.合理規劃布局。以鄉鎮為單元統籌制定設施農業用地選址指引并實行上圖作業,堅持縣統籌、鄉實施、村參與,以縣城、鄉鎮周邊為重點,結合全域土地整治實施為設施種植業項目用地騰挪空間,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設施種植業,確保三年內分批分步為每個行政村安排相對集中的100畝左右的用地空間,重點優化耕地、園地、林地及鄉村建設用地布局,引導一般耕地向設施種植規?;a基地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2.拓展用地來源。積極探索多元化設施用地來源,充分利用空心村騰退土地等非耕地資源,鼓勵企業和個人發展現代設施種植業,有序推進非耕地現代設施種植園區化發展。對于設施農業用地落實困難的行政村,以鄉鎮(辦)為單位,通過土地整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方式,統籌調劑土地資源。嚴格落實“田長制”,建立健全土地執法動態巡查機制,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等技術手段,及時發現并處置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加強執法隊伍培訓,規范執法程序,做到文明執法、精準執法,確保設施農業用地政策有效落實。(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二)實施標準園區建設提質工程
3.制定發展規劃。堅持集中連片、組團發展,結合我縣自然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設施種植發展規劃。規劃“一核、三帶、多園”整體布局?!耙缓恕奔丛趽]公大道以南、金堤以北、工業路以東、106國道以西打造4000畝左右的設施種植核心區,與濮陽縣金堤兩側文旅資源協同發展,充分挖掘現代設施種植、精品鮮果采摘、特色農事體驗、休閑生態觀光等現代農業的多元價值,聚焦我縣厚重歷史文化資源,推動西至濮上路、東至106國道,南至帝舜大道、北至揮公大道,覆蓋面積約3.9萬畝狹長區域的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縣乃至全市農文旅融合發展新亮點。“三帶”即215省道(濮渠路)精品瓜果產業帶、101省道(帝舜大道東延)特色食用菌產業帶、305省道精品絲瓜產業帶?!岸鄨@區”即每個鄉鎮所屬行政村建設一個設施農業生產園區,或者建設多村聯合設施種植園區。重點發展絲瓜、食用菌、葉菜、西紅柿、葡萄、西瓜、甜瓜、草莓等八大產業。全縣各鄉鎮結合自身區域優勢、產業特點、產業基礎和各村的實際情況,科學編制自身的設施種植業發展規劃。(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4.建設設施園區。在核心區內,依托濮陽科技職業學院農業校外實訓基地,按照產業特色化、運營專業化、設施智慧化的標準,建設1個1000畝左右的設施種植標準化園區,集中展示先進的設施農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模式,示范引領核心區乃至全縣設施農業發展;按照設施相對完善、能夠聯農帶農的標準,在五星鄉建設一個500畝左右的精品葡萄生產園區;按照工廠化、智能化、規范化的標準,在胡狀鎮建設一個500畝左右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園區。(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5.完善配套設施。加大對設施種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園區內道路、灌溉、排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農業設施,如智能溫室、自動化灌溉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提高園區生產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配套建設農產品初加工車間、冷鏈倉儲物流設施,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園區綜合效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三)實施特色設施種植培育工程
6.培育特色品種。對全縣地方特色種植品種進行普查和篩選,加大對地方特色品種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通過提純復壯、品種改良等技術手段,提高其品質和產量,打造具有濮陽地域特色的設施種植產品。依次推進文留絲瓜、子岸甜瓜、龍鄉木耳、柳屯西瓜、胡狀食用菌、五星葡萄等特色種植項目,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至2027年,全縣特色設施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技局、各鄉鎮〔辦〕)
7.打造特色品牌。加強特色設施種植產品品牌建設,制定品牌培育計劃和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品牌創建活動,通過質量提升、產品認證、商標注冊、品牌包裝、宣傳推廣等方式,爭取三年內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10個、“豫農優品”7個、“濮農優品”10個等區域品牌,提升特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文旅促銷費等活動,展示濮陽縣特色設施種植產品,打造地方特色農業品牌名片,推動“濮”字號農產品“出圈”。(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文廣體旅局、各鄉鎮〔辦〕)
(四)實施科技創新賦能工程
8.創新平臺建設。建設“科技小院”,培育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素養,為全縣設施種植業發展培育“土專家”。加強與河南省農科院、濮陽市農林科學院、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濮陽科技職業學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聯合創新機制,在現代設施種植業專用品種選育、智能裝備研發、智能溫室建造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技局、濮陽科技職業學院、縣科協)
9.強化人才支撐。加強與知名農林高校合作,優化高素質農民培訓,以49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973個家庭農場、997個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為重點,圍繞電商銷售、設施管理等內容,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致富帶頭人。(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技局)
(五)實施生態綠色轉型工程
10.推廣綠色模式。綜合利用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及新型儲能模式,發展農光互補項目,探索綠色低碳能源模式。加快溫室大棚節能改造,對全縣老舊設施農業大棚進行改造,推廣節水節能技術。鼓勵現代設施種植示范園區推進種養結合生產模式,試點建設立體種植、魚菜共生等循環農業模式,培育壯大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主體,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確保畜禽糞污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發改委、縣水利局、各鄉鎮〔辦〕)
11.生產綠色產品。加強監督抽檢和例行檢測,實行設施種植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確保農藥無殘留,推廣使用綠色環保農資,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強化監督抽檢和例行檢測,實行設施種植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設施種植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六)實施數字智能提升工程
12.智能化改造。以柳屯鎮、文留鎮、城東辦等設施種植傳統優勢產區為重點,推動集中連片老舊低效設施數字化改造。在設施內安裝環境控制、水肥一體化等物聯網設備,實現對設施內溫度、濕度、光照、土壤墑情等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和精準調控。以清河頭鄉、城關鎮、城東辦、城南辦等縣城周邊區域為重點,發展連棟溫室、植物工廠等現代化生產設施,加快推廣國產化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統,集成應用作物生長監測、環境精準調控、水肥綜合管理、作業機器人等技術裝備。(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
13.數字化管理。鼓勵規?;O施種植主體應用生產經營全過程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合理制定種植計劃,動態調優品種結構和上市檔期。到2027年,確保全縣設施種植數字化率達到35%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各鄉鎮〔辦〕)
(七)實施特色園區引領工程
14.建設特色種植園區。在建設1個標準園區、2個生產園區的基礎上,以慶祖鎮、城東辦、胡狀鎮、文留鎮等鄉鎮為重點建設4個集種植、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的特色設施種植園區,打造全省有位次、全國有特色的現代設施農業種植園區。
(八)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工程
15.強化產銷融合。依托電商、超市、社區團購、大型展會等平臺,持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與發達地區區域合作,支持“天耕”食用菌、“原食香”絲瓜、“德甫”西甜瓜直供省內外各大知名商超。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特通、出口銷售渠道嫁接,推進“濮農優品”與國內知名商超、深入合作,加大直供力度。支持省外成功人士建設生產基地,開展訂單生產。(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中國郵政濮陽縣分公司、各鄉鎮〔辦〕)
三、推進計劃
(一)2025年,打造樣板。完成覆蓋帶動600個左右行政村的設施農業用地選址,先行一步建成胡狀鎮天耕食用菌示范園區。全縣設施種植面積穩定在13萬畝,全縣設施種植業總產值達到7.8億元以上。
(二)2026年,全面完成。完成350個左右行政村的設施農業用地選址,全面建成1個標準園區、2個生產園區,全縣設施種植面積穩定在17萬畝,全縣設施種植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以上。
(三)2027年,持續提升。完善提升1個標準園區、2個生產園區建設,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知名度、美譽度,全縣形成“串點、連線、帶面”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全縣設施種植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為促進現代設施種植業的發展,由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財政局、縣商務局等部門及有關鄉鎮(辦)配合,統籌推進各項保障措施。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挖掘一批設施種植業經驗做法,利用全媒體如報刊、互聯網等,推廣優秀的建設模式與經驗,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設施種植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為現代設施種植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